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资源 > 正文

nginx请求头数据读取流程

off999 2025-03-05 20:12 10 浏览 0 评论


本文我们则主要讲解nginx是如何读取客户端发送来的请求头的数据,并且解析这些数据的。本质上来讲,请求行的数据和请求头的数据读取流程是基本一致的,因为其都面临着如何从间断的数据流中读取到数据,也面临着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问题。

1. 请求头读取主流程

在介绍请求头的读取流程之前,我们首先展示一个http请求报文的示例:

POST /web/book/read HTTP/1.1
Host: localhost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Length: 365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plain, */*

示例中的第一行数据就是请求行,而后面的几行都是请求头。每一个请求头都是以name: value的格式组装的,并且每一个请求头都占用一行。 在上一篇介绍请求行读取流程的文章中,我们讲到,一旦请求行读取完成,nginx就会将当前读取事件的回调函数修改为
ngx_http_process_request_headers()方法,并且直接调用该方法尝试读取请求头数据。这个方法就是读取请求行数据的主流程,如下是该方法的源码:

/**
 * 解析客户端发送来的header数据
 */
static void ngx_http_process_request_headers(ngx_event_t *rev) {
  u_char *p;
  size_t len;
  ssize_t n;
  ngx_int_t rc, rv;
  ngx_table_elt_t *h;
  ngx_connection_t *c;
  ngx_http_header_t *hh;
  ngx_http_request_t *r;
  ngx_http_core_srv_conf_t *cscf;
  ngx_http_core_main_conf_t *cmcf;

  c = rev->data;
  r = c->data;

  if (rev->timedout) {
    ngx_log_error(NGX_LOG_INFO, c->log, NGX_ETIMEDOUT, "client timed out");
    c->timedout = 1;
    ngx_http_close_request(r, NGX_HTTP_REQUEST_TIME_OUT);
    return;
  }

  cmcf = ngx_http_get_module_main_conf(r, ngx_http_core_module);
  rc = NGX_AGAIN;

  for (;;) {
    if (rc == NGX_AGAIN) {
      // 如果当前header缓冲区中没有剩余空间,则申请新的空间
      if (r->header_in->pos == r->header_in->end) {
        // 申请新的空间
        rv = ngx_http_alloc_large_header_buffer(r, 0);
        if (rv == NGX_ERROR) {
          ngx_http_close_request(r, NGX_HTTP_INTERNAL_SERVER_ERROR);
          return;
        }

        // 客户端发送的header太长,超出了large_client_header_buffers指定的最大大小
        if (rv == NGX_DECLINED) {
          p = r->header_name_start;
          r->lingering_close = 1;
          if (p == NULL) {
            ngx_log_error(NGX_LOG_INFO, c->log, 0, "client sent too large request");
            ngx_http_finalize_request(r, NGX_HTTP_REQUEST_HEADER_TOO_LARGE);
            return;
          }

          len = r->header_in->end - p;
          if (len > NGX_MAX_ERROR_STR - 300) {
            len = NGX_MAX_ERROR_STR - 300;
          }

          ngx_http_finalize_request(r, NGX_HTTP_REQUEST_HEADER_TOO_LARGE);
          return;
        }
      }

      // 尝试读取连接上客户端新发送来的数据
      n = 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r);
      if (n == NGX_AGAIN || n == NGX_ERROR) {
        return;
      }
    }

    cscf = ngx_http_get_module_srv_conf(r, ngx_http_core_module);
    // 这里主要是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转换
    rc = ngx_http_parse_header_line(r, r->header_in, cscf->underscores_in_headers);

    // NGX_OK表示成功解析得到了一个header数据
    if (rc == NGX_OK) {
      r->request_length += r->header_in->pos - r->header_name_start;
      // 过滤无效的header
      if (r->invalid_header && cscf->ignore_invalid_headers) {
        continue;
      }

      // 创建一个存储header的结构体
      h = ngx_list_push(&r->headers_in.headers);
      if (h == NULL) {
        ngx_http_close_request(r, NGX_HTTP_INTERNAL_SERVER_ERROR);
        return;
      }

      h->hash = r->header_hash;
      // 把header的name作为hash表的key
      h->key.len = r->header_name_end - r->header_name_start;
      h->key.data = r->header_name_start;
      h->key.data[h->key.len] = '\0';

      // 把header的value作为hash表的value
      h->value.len = r->header_end - r->header_start;
      h->value.data = r->header_start;
      h->value.data[h->value.len] = '\0';

      h->lowcase_key = ngx_pnalloc(r->pool, h->key.len);
      if (h->lowcase_key == NULL) {
        ngx_http_close_request(r, NGX_HTTP_INTERNAL_SERVER_ERROR);
        return;
      }

      if (h->key.len == r->lowcase_index) {
        ngx_memcpy(h->lowcase_key, r->lowcase_header, h->key.len);
      } else {
        ngx_strlow(h->lowcase_key, h->key.data, h->key.len);
      }

      // headers_in_hash中存储了所有的header,这里是查找当前客户端传的header是否为有效的header
      hh = ngx_hash_find(&cmcf->headers_in_hash, h->hash, h->lowcase_key, h->key.len);
      // 这里的handler是在ngx_http_headers_in中为每一个header定义的处理方法,经过各个header的
      // handler()方法处理后,客户端传来的header就都转换到r->headers_in结构体中的各个属性中了
      if (hh && hh->handler(r, h, hh->offset) != NGX_OK) {
        return;
      }

      continue;
    }

    // NGX_HTTP_PARSE_HEADER_DONE表示已经将所有的header都处理完成了
    if (rc == NGX_HTTP_PARSE_HEADER_DONE) {
      r->request_length += r->header_in->pos - r->header_name_start;
      r->http_state = NGX_HTTP_PROCESS_REQUEST_STATE;
      // 检查客户端发送来的header数据的合法性
      rc = ngx_http_process_request_header(r);
      if (rc != NGX_OK) {
        return;
      }

      ngx_http_process_request(r);
      return;
    }

    // NGX_AGAIN表示读取到的header行数据不完全,还需要继续读取
    if (rc == NGX_AGAIN) {
      continue;
    }
    
    ngx_log_error(NGX_LOG_INFO, c->log, 0, "client sent invalid header line");
    ngx_http_finalize_request(r, NGX_HTTP_BAD_REQUEST);
    return;
  }
}

这里请求头的读取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 首先检查当前读取事件是否已经超时,如果超时了,则直接关闭当前连接;
  • 判断是否r->header_in->pos == r->header_in->end成立,这个主要是检查当前读取缓冲区中是否有可以存储新读取的数据的内存空间,如果没有,则从内存池中新申请一块内存空间;
  • 调用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方法读取当前连接句柄上的数据,其返回值如果大于0,则表示读取到的数据长度,如果等于0,则表示客户端断开了连接,如果为NGX_ERROR,则表示读取发生了异常,如果为NGX_AGAIN,则此次没有读取到数据,需要继续读取新的数据。可以看到,这里首先判断返回值是否为NGX_AGAIN,是则直接返回,而没有做任何其他的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读事件的回调函数还是ngx_http_process_request_headers(),当有新的读事件触发时,其还是会调用到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以再次读取到数据。另一方面,在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方法中,如果发现返回值为NGX_AGAIN,其会将当前读事件再次添加到事件队列中,并且为当前连接在epoll句柄上注册读事件;
  • 调用ngx_http_parse_header_line()方法解析读取到的请求头数据,需要注意的是,每次调用该方法都只会解析得到一个请求头,不过经过无限for循环和不停的事件触发机制,最终所有的请求头数据都会读取到。
  • 根据ngx_http_parse_header_line()方法的返回值,如果为NGX_OK,则将新读取到的header存储到r->headers_in.headers链表中;
  • 如果ngx_http_parse_header_line()方法的返回值为NGX_HTTP_PARSE_HEADER_DONE,则表示读取所有的header都成功了,此时首先会调用ngx_http_process_request_header()方法检查读取到的header的合法性,然后调用ngx_http_process_request()方法以启动nginx中http模块的11个阶段,这个方法的实现原理我们将会在后面的文章进行讲解。

2. 请求头数据的读取

可以看到,对请求头的读取主要有两个方法:
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和
ngx_http_parse_header_line()。这里的第二个方法比较长,但是其逻辑非常的简单,主要就是解析读取到的数据是否能组成一个完整的请求头(name: value的形式,并且占用一行),如果是,则返回NGX_OK,否则返回NGX_AGAIN以期待继续读取数据。对于这个方法,我们这里不进行讲解,读者可自行阅读源码,我们主要讲解
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方法是如何读取客户端发送来的请求头数据的:

static ssize_t ngx_http_read_request_header(ngx_http_request_t *r) {
  ssize_t n;
  ngx_event_t *rev;
  ngx_connection_t *c;
  ngx_http_core_srv_conf_t *cscf;

  c = r->connection;
  rev = c->read;

  // 计算当前还有多少数据未处理
  n = r->header_in->last - r->header_in->pos;

  // 如果n大于0,说明还有读取到的数据未处理,则直接返回n
  if (n > 0) {
    return n;
  }

  // 走到这里,说明当前读取到的数据都已经处理完了,因而这里会进行判断,如果当前事件的ready参数为1,
  // 则表示当前连接的句柄上存储还未读取的数据,因而调用c->recv()方法读取数据,否则继续将当前事件添加到
  // 事件队列中,并且继续监听当前连接句柄的读事件
  if (rev->ready) {
    // 在连接文件描述符上读取数据
    n = c->recv(c, r->header_in->last, r->header_in->end - r->header_in->last);
  } else {
    n = NGX_AGAIN;
  }

  // 如果n为NGX_AGAIN,则将当前事件添加到事件监听器中,并且继续监听当前epoll句柄的读事件
  if (n == NGX_AGAIN) {
    if (!rev->timer_set) {
      cscf = ngx_http_get_module_srv_conf(r, ngx_http_core_module);
      ngx_add_timer(rev, cscf->client_header_timeout);
    }

    if (ngx_handle_read_event(rev, 0) != NGX_OK) {
      ngx_http_close_request(r, NGX_HTTP_INTERNAL_SERVER_ERROR);
      return NGX_ERROR;
    }

    return NGX_AGAIN;
  }

  // 如果n为0,说明客户端关闭了连接
  if (n == 0) {
    ngx_log_error(NGX_LOG_INFO, c->log, 0, "client prematurely closed connection");
  }

  // 如果客户端关闭了连接或者读取异常,则回收当前的request结构体
  if (n == 0 || n == NGX_ERROR) {
    c->error = 1;
    c->log->action = "reading client request headers";
    ngx_http_finalize_request(r, NGX_HTTP_BAD_REQUEST);
    return NGX_ERROR;
  }

  // 更新当前读取到的数据指针
  r->header_in->last += n;
  return n;
}

这里请求头数据的读取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 判断当前缓冲区中是否存在还未处理的数据,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存在还未读取的数据的原因主要是在前面读取请求行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读取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请求头数据,因而这里会做检查;
  • 判断当前读事件是否已经准备就绪,如果已经就绪,则调用c->recv()方法读取当前连接句柄上的数据;
  • 如果当前读事件还未就绪,则将当前的读事件再次添加到事件队列中,并且为当前连接在epoll句柄上注册读事件;
  • 对第二步的返回值进行判断,如果为0,则表示客户端已经断开了连接,如果为NGX_ERROR,则表示读取数据异常了,这两种情况时都会关闭当前连接,并且向客户端返回400状态码。如果返回值NGX_AGAIN,则从事第三步中的步骤,以继续监听读事件。如果返回值大于0,则表示读取成功,而这个大于0的值就表示读取到的数据长度;
  • 更新存储读取数据的缓冲区的指针数据。

3. 小结

本文主要对nginx是如何读取并且解析请求头的流程进行了讲解,并且着重讲解了读取数据的主流程代码和读取的详细步骤。

相关推荐

Python自动化脚本应用与示例(python自动化脚本教程)

Python是编写自动化脚本的绝佳选择,因其语法简洁、库丰富且跨平台兼容性强。以下是Python自动化脚本的常见应用场景及示例,帮助你快速上手:一、常见自动化场景文件与目录操作O批量重命名文件...

如何使用Python实现一个APP(如何用python做一个程序)

要使用Python实现一个APP,你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流行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如Kivy、PyQt或Tkinter。这里以Kivy为例,它是一个跨平台的Python框架,可以用于创建漂亮的图形用户界面(...

免费定时运行Python程序并存储输出文档的服务推荐

免费定时运行Python程序并存储输出文档的服务推荐以下是几种可以免费定时运行Python程序并存储输出结果的云服务方案:1.PythonAnywhere特点:提供免费的Python托管环境支持定时...

【Python程序开发系列】如何让python脚本一直在后台保持运行

这是我的第385篇原创文章。一、引言让Python脚本在后台持续运行,有几种常见的方式,具体方式可以根据你的系统环境和需求选择。二、Linux或macOS系统2.1使用nohup命令no...

运行和执行Python程序(运行python的程序)

一、Python是一种解释型的脚本编程语言,这样的编程语言一般支持两种代码运行方式:交互式编程在命令行窗口中直接输入代码,按下回车键就可以运行代码,并立即看到输出结果;执行完一行代码,你还可以继续...

Python 初学者指南:计算程序的运行时长

在编写Python程序时,了解程序的运行时长是一项很有用的技能。这不仅能帮助你评估代码的效率,还能在优化程序性能时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对于初学者来说,计算程序运行时长其实并不复杂,接下来就让我们看...

pyest+appium实现APP自动化测试,思路全总结在这里

每天进步一点点,关注我们哦,每天分享测试技术文章本文章出自【码同学软件测试】码同学公众号:自动化软件测试码同学抖音号:小码哥聊软件测试01appium环境搭建安装nodejshttp://nodej...

血脉觉醒后,编程小白我是如何通过Deepseek和Trae轻松开发软件的

以下就是作为一个编程小白的我,是如何一步步开发软件的保姆级教程,请点赞收藏:第一步:打开#deepseek#(首先关闭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输入或复制你要让它做一个什么样软件的要求和提示词(你可以先用...

我用Deepseek+Trae写的python小软件,小白也能轻松用上模型啦!

利用AI大模型deepseek,搭配TraeCN,用半个小时做了一个本地Ollama安装部署和一键卸载的小工具,哈哈哈!感觉还不错#deepseek#一直想做一个本地Ollama安装部署和一键卸载...

在安卓设备上运行Python的方法(安卓能运行python吗)

技术背景在安卓设备上运行Python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更多的开发选择和灵活性,能够利用Python丰富的库和简洁的语法来开发各种应用,如游戏、脚本工具等。然而,由于安卓系统原生不支持Python,需要借...

零基础小白,DeepSeek全自动编程,超详细提示词,一键生成软件!

我前面发表了文章,详细说了编程零基础小白,如何利用DeepSeek进行编程的全过程,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DeepSeek全自动编程很多人不会写提示词,不知道怎么开始对话。话不多说,请先看下图中的对话,...

小白用DeepSeek+Python编写软件(用python制作软件)

周末无事,用DeepSeek生成全部代码,写了一个mp3音乐播放器,几分钟搞定,DeepSeek确实太强大了。我的提示语是这么写的:“请用Python语言写一个音乐播放器,支持常见音乐格式,我是Pyt...

零基础使用DeepSeek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超简单超实用!

你敢相信,我居然用DeepSeek开发了一个能用的Windows软件!整个过程就像和学霸同桌组队做作业,我负责提需求,DeepSeek负责写代码改bug,全程碰到任何问题直接丢给DeepSeek即可。...

第二篇:如何安装Python并运行你的第一个程序

欢迎回到我的Python入门教程系列!在上一篇中,我们讨论了为什么Python是一门值得学习的编程语言。今天,我们将迈出第一步:安装Python并运行你的第一个程序。无论你是Windows、macOS...

Python 运行,带你找入口,快速读懂程序

有C或Java编程开发经验的软件开发者,初次接触python程序,当你想快速读懂python项目工程时,是否觉得python程序有些太过随意,让你看有些无所适从,进而有些茫然。这是...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